本期栏目
首页 > 正文
本期栏目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举隅

2017年04月11日 10:32 孔 珍 点击:[]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举隅

孔 珍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摘 要:书证选取的时代准确性对语文辞书非常重要。《汉语大词典》虽是当前一部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某些条目存在书证迟后的问题,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文中为温裕、谩言、罣误、傅色、不售、附名、课簿、小水、香蕈、索子、成配、汰除、饶乏、腹枵等条目补充更早书证。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词语;书证迟后

书证在语文辞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辞书立条、释义时最重要的根据。现代语文辞书,特别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辞书,书证的好坏,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1]。一般地说,一部理想的语文辞书,除要求有书证外,还必须注重书证的时代性,书证应该尽可能地反映词语意义出现最早的时代,反映语言发展演变的大致规律。王力先生就曾强调过书证的始见性:“举例要举最早出现这个意义的书中的例子,也就是说要举始见书中的例子,……因为了解一个字的意义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的,就不至于用后起的意义去解释比较早的书籍,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不符合古人的原义。人们如果能把每个字的意义都指出始见书,功劳就大了,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就立了大功劳了。”[2]5

《汉语大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撰方针,着重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加以全面阐述,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一部大型语文辞书。但由于词目浩繁、规模宏大,书中的一些条目存在书证迟后的问题。一直以来,学界对《汉语大词典》书证溯源的工作关注颇多,王锳[3]、董志翘[4]、王宣武[5]诸先生皆有论及。近些年来,又出版了《〈汉语大词典〉札记》[6]《〈汉语大词典〉书证探源》[7]《〈汉语大词典〉词目补订》[8]《〈汉语大词典〉疏误与修订研究》[9]《〈汉语大词典〉研究》[10]《〈《汉语大词典》商补〉续编》[11]等专著,为《汉语大词典》中书证晚出的词语补充了更早的用例。我们再就一些条目进行补证,现举隅于下。

【温裕】

“①温暖。《诗·小雅·都人士》‘狐裘黄黄’汉郑玄笺:‘冬则衣狐裘,黄黄然,取温裕而已。’引申指衣食温饱,生活富足。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苓巴鸡》:‘人来观者如市,膏药遂大售,日进千钱,子孙温裕者三世。’”[12]卷5-1471

按:“温裕”此义项宋代已见。宋·欧阳澈《欧阳修撰集·奏议中》:“窃见诸州县多以五等簿籍案之,又类责办于上三等人户,吏胥追呼,动以军期急速为言,甚者半夜打门,左手示引,而右手索物,曾不肯旋踵也。假使上三等中,皆富足温裕之家,则犹云可也。”宋代以降,“温裕”在文献中习用。明·陆粲《庚巳编·卷一·揣骨僧》:“龚大者家颇温裕,为人丰肥,腹脐间黑痣有毫长数寸,尝言其一生福皆在此。”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三二:“南桥寺幡竿为之折,至沙冈渐下,集于里人林彦英家,风息视之,垣屋四周皆楮币也。今其家犹温裕,人呼‘钞飞林’。”

【谩言】

“②谎话;假话。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摄衣欲从虚左之迎,犹余矜色;持槃招他人以歃,徐出谩言。’”[12]卷11-402

按:“谩言”此义项唐代已见。唐·魏征《群书治要》卷二六:“杜袭,字子绪,颍川人也。为侍中,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谩言。”唐以后文献中多见用例。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八四:“天公大怒,以臣为谩言,系臣,使下问,还报有之,名蚕,天公乃出臣。”明·陆粲《庚巳编·卷七·刘公望气》:“诚意伯刘公侍侧,忽变色发谩言,引手挤上入舟。上方愕然,俄一飞炮至,击胡床为寸断,上赖而免。”

【罣误】

“谓因过失或牵连而受到处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罣误。’”[12]卷8-1021

按:李申、王本灵在《〈汉语大词典〉研究》将“罣误”一词的书证提前至明代,举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八内容为证:“徐髯仙少有异才,在庠序赫然有声,南都诸公甚重之,然跅弛不羁,卒以罣误落籍。”[10]150其实,“罣误”此词宋代已见。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一七:“或反上逆下,杀害无辜,罣误生灵,攻伐家国,或伤物命,陷害忠良,夺人所崇,离人骨肉。”宋·刘安上《刘给练文集·卷二·太中大夫致仕苏辙追复端眀殿学士赠宣奉大夫》:“朕绍述先猷,聿怀故老,凡刑章之罣误,悉牵复以优容,矧获令终可忘。”

【傅色】

“傅彩,着色。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名迹》:‘北宋院本画,用笔工致,傅色明酽,规模神气,逼似唐人。’”[12]卷1-1598

按:“傅色”,此词宋代已见。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下:“初攻画无师,唯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有虫鱼图、蝉蝶图、生菜图、折枝花图、折枝果子图、杂竹样。造夹纻果子,随类傅色,并拟诸生攻书,时呼‘滕书’。”宋代以降习用。元·庄肃《画继补遗》卷上:“王定国,汴都人,随吴郡王渡江,居临安。工画花鸟,学二崔笔法,傅色轻浅,人所不及。”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叔明画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多了。”

【不售】

“③指考试不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奉雉,平凉人。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12]卷1-442

按:“不售”此义项宋代已见。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九一:“盖于书无所不该,于词无所不工,然数举进士不售,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第一,又以母丧不试。”宋代以后文献亦见。金·刘祁《归潜志》卷二:“(季武)尤喜武事,习兵法、击剑、驰射,有志于功名。累举词赋,不中,改试经义,复不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山中白云》:“友人周吉甫名晖,有隽才,为诸生,制义多恢奇,久而不售,遂弃去,隐居著书,萧然有林下风。”《明史·吕大器传》:“又言举人不第,有三十年不谒选者,宜定制,数科不售,即令服官。从之。”

【附名】

“②在人家名字后边加署姓名。清昭梿《啸亭续录·吴南溪》:‘上询之,文和曰:“臣欲用笔附名于折尾也。”’”[12]卷11-949

按:“附名”此义项宋代已见。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一三:“初,公与苏公约皆上章论列,苏公已具草,见公之章,遂附名同奏,竟不肯出其稿。”宋以降文献中亦有用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〇·选举考三》:“昉等所取十一人,重试共取二十六人,然于昉等所取十一人内,只黜武济川一人,余十人则高下一依元次,而续取到二十六人,不过附名在此十人之后,共为一榜,然则是年虽别试而共为一榜,亦未尝有省试、殿试之分也。”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工部·罗给事》:“寻工部主事岳元声具疏将上,而武英殿办中书事序班黄正宾者,徽人也,见之欲附名。”

【课簿】

“记载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情况以备考核的簿册。清褚人获《坚瓠七集·王雪村》:‘一日太守至馆,见课簿有对。’”[12]卷11-282

按:李申、王本灵在《〈汉语大词典〉研究》将“课簿”一词的书证提前至明代,举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二内容为证:“洪武年间,国子临生课簿,仿书,按月送礼部。仿书发光禄寺包面,课簿送法司背面起稿,惜费如此。”[10]165其实,“课簿”宋代已见。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九:“昔日作课簿,以记日用言、动、视、听、是礼与非礼者。”宋代以降习用。《元史·选举志一》:“次日,抽签,令诸生复说其功课。对属、诗章、经解、史评,则博士出题,生员具稿,先呈助教,俟博士既定,始录附课簿,以凭考校。”明·李东阳《大明会典》卷二二三:“正德十四年题准,本监堂上官,从公选取官生聪俊子弟,并堪充教师人员,送礼部考选年资、艺术相应者,发回本监各科,各置课簿,明立教条,按月考试。”

【小水】

“⑤中医学用以称小便。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寒热真假篇》:‘或大便不实,或先鞭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12]卷2-1590

按:小水,本是医药术语,宋代医学文献已见。宋·张杲《医说·卷一〇·小儿泻痢》:“小儿暑月多泻者,一则伏暑心脏,小水不利,清浊不分,因成泄泻,可服五苓散或大顺散二药,皆用沸汤调。”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一七:“葵子五两,茯苓二两,右末米汤调下二钱,小水利则愈。一法入榆白皮二两。”

后来,“小水”扩大了使用范围,演变为普通词语。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一三》:“一日,昏愦中闻有人云:‘服药误矣,吃小水好。’庭信之,饮溺一碗,顷苏。”清·梦笔生《金屋梦》五〇回:“因此这些女教师们,又寻了一个法儿,把这上等女儿,临睡时每人一个红汗巾,把手封住;又把一个绢掐儿,掐的那物紧紧的,再不许夜里走小水。”

【香蕈】

“即香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香蕈》﹝集解﹞引汪颖曰:‘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黄黑色,味甚香美,最为佳品。’”[12]卷12-436

按:“香蕈”宋代已见。宋·苏轼《物类相感志》:“馄饨入香蕈在内不嗳。”宋以降文献中亦有用例。元·王祯《王祯农书·卷三〇·谷谱四》:“今山中种香蕈亦如此法,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楮栲等)树伐倒,用斧碎斫成坎,以土覆压之。”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九回:“桌上摆着是一碗腊鹅,一碗腊肉,一碗猪膀蹄儿,一碗鲜鱼,一碗笋干,和那香蕈煮的,一碗油炒豆腐,一碗青菜,一碗豆角。”

【索子】

“绳子。《水浒传》第十三回:‘我们把索子缚绑了,本待便解去县里见官。’”[12]卷9-747

按:“索子”宋代已见。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二七·论语九》:“曾子尽晓得许多散钱,只是无这索子,夫子便把这索子与他。”宋·宋慈《洗冤录》卷一:“若被人勒死,项下绳索交过,手指甲或抓损;若自缢,即脑后分八字,索子不交,绳在喉下,舌出;喉上,舌不出。”“索子”一词现在仍存在,多于方言中使用。据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记载,晋语、西南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话、闽语等都把绳子叫“索子”。[4]卷4-4630

【成配】

“成为配偶,结成夫妻。桂剧《拾玉镯》:‘这位姑娘聪明伶俐,令人可爱,小生要与她成配,真是美满的姻缘。’”[12]卷5-199

按:“成配”明代已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八:“但两地相隔数千里,一旦因阻风而会,此乃宿世姻缘,天遣成配,非繇人力。”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他房里弹唱姐儿出身,甚么事儿不久惯,知道得!还亏老娘把你两个生扭做夫妻,强撮成配。”明·风月轩入玄子《浪蝶偷香》一回:“何氏说道:‘婚姻大事,不可久推,我已择了佳期,即将成配,八月十五月圆正是。’”

【汰除】

“犹剔除。清朱焘《北窗呓语》:‘军兴三年,度支告竭。部臣无款可筹,惟请汰除正项。’”[12]卷5-948

按:“汰除”元代已见。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五·选举考八》:“然至明皇时,承平已久,正当分别流品,汰除冗滥,以清仕途,而流外出身,岁不下二千人。”元·释德辉《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今诸方之废,如逃亡家,住持勤旧能恤念寺门,欲撙费救弊,汰除滥冗,请自此始。”元·虞集《答刘桂隐书》:“风云变迁,而三光不为之蔽亏;潢污载道,而大陆不为之昏垫。霜降水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

【饶乏】

“长短,多少。清·沈大成《皇极声音图书后》:‘气有盈缩,数有饶乏,声音有永短。’”[12]卷12-577

按:“饶乏”宋代已见。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一四:“今内帑之储,丰耗饶乏,非臣所得闻,然当此用师之时,惟撙节他用,一以助军旅之费可也。”宋·胡次焱《明经先世省墓序》:“次焱宦寓秋浦时,每乡仆至,必敬问长老起居状、辈行生计饶乏、子弟贤不肖,大抵深矉太息者大半。”宋代以降文献中亦见用例。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坊厢始末》:“坊有十甲,甲有十户,视其饶乏,审编柜银,每季约三百两,析坊厢之应办者任之,以均里甲之不足。”

【腹枵】

“同‘枵腹’。空腹,饿着肚子。《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恐人腹枵散去,却抬出青蚨三五十筐,唤人望空洒去,那些乡人,成团结块,就地抢拾。’”[12]卷6-1351

按:相宇剑在《〈汉语大词典〉书证探源》中将“腹枵”一词的书证提前至宋代。[7]187其实,“腹枵”唐代已见。唐·康骈《剧谈录·卷下·洛中豪士》:“僧囊中有钱数文,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粱肉之美不如。”宋代以降文献多见用例。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四六·王仁裕》:“是州衙门有铃架,群鸟遂集架引铃,主使令寻鸟所来,见野宾在林间,即使人投瓦砾弹射,皆莫能中。薄暮腹枵,方馁而就系。”宋·吕祖谦《横山吴君佚老庵记》:“君虽善自佚,踰闑以往,肩頳腹枵者踵相接,岁或不升,尫瘠困惫,呻吟交于大逵。专一室之佚,乐乎哉?”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十二卷本大型语文辞书。虽然是煌煌巨著,但《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仅用了十余年,加之成于众手,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因此,对其进行纠谬及补正,使之在今后的修订再版时予以完善,确是必要的。本文选取了十四条《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的条目,分别列出,并试图加以匡补,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供其修订再版时参考,也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毛远明.《汉语大词典》书证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2000(1).

[2]王力.词书与语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3]王锳.《汉语大词典》商补[M].合肥:黄山书社,2006.

[4]董志翘.《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J].语言研究,1998(2).

[5]王宣武.汉语大词典拾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6]马固钢.《汉语大词典》札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相宇剑.《汉语大词典》书证探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8]曲文军.《汉语大词典》词目补订[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9]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与修订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10]李申,王本灵.《汉语大词典》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1]王锳.《〈汉语大词典〉商补》续编[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5.

[1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13]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责任编辑 吕晓英)

Illustration of Delayed Documentary Evidence inAn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

Kong Zhe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The exact ages when documentary evidence was chosen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ese dictionaries.An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 is a grand authoritative Chinese dictionary, but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some entries lagged behind the time of their appearance.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exicon.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supplement examples and replenish much earlier documentary evidence for some words, such as “wenyu”, “manyan”, “guawu”, “fuse”, “bushou”, “fuming”, “kebu”, “xiaoshui”, “Xiangtan”, “suozi”, “chengpei”, “taichu”, “raofa”, “fuxiao”, etc. 

Key words:An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 word and expression; delayed documentary evidence 

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1.016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7)01-0116-05

收稿日期:2016-11-01 作者简介:孔 珍(1985- ),女,山东曲阜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下一条:谈拷贝式框式结构“说×就×”

关闭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期刊协会 |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 超星 | 知网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