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栏目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重视特色建设,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越文化研究”“土木与建筑”“教师教育前沿论域”等3个专栏等是着力建设的特色专题栏目。
“越文化研究”栏目
越文化是越族(越国)文化、越地文化、越人文化的浑融一体,是浙江文化的源头和主流,是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越文化研究”专栏创设于2000年,截至2017年12月,栏目共创办106期,发文552篇,编辑出版栏目丛书4部,主办或协办越文化主题学术研讨会20余场,编纂论文集15部。厚重的成绩见证着专栏的成长,传续着绍兴的文脉,也“吸引了全国和世界的眼光,在绍兴与世界的沟通联系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越文化研究’既有扎实的学术支撑,又能务实地经世致用,真正做到了办出质量、办出成果”(夏锦乾)。
18年来,“越文化研究”栏目在发展中走向深入:2006年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0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越文化研究”栏目则先后蝉联三届“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特色栏目”;栏目作者王晓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主要成果关于“鲁迅与越文化”研究的系列论文荣获第十七届“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我刊编委叶岗教授、编辑王海雷老师在该刊发表的系列论文形成的专著《越文化发展论》荣获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今天的办栏条件更加雄厚:依托以越文化为特色的国家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依托省级研究基地和省级创新团队“中国语言文学和越文化创新团队”、省级重点(A)类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硕士点,与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学校于2004年组建成立了处级设置的“越文化研究院”;2016年省级“王阳明研究院”挂靠本校,整合了省内外一流的学者队伍,有效吸纳了海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为合力建设品牌栏目“越文化研究”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如今,“越文化研究”栏目团聚了一批堪称一流的专家学者队伍,读者更是遍布海内外。栏目的学术顾问李学勤、陈桥驿、章培恒、董楚平,这些名字在学界如雷贯耳;葛剑雄、陈伯海、董乃斌、高丙中等10多位知名专家是越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本校教授俞志慧、潘承玉、李生校等,是栏目的中坚力量;还有老教授顾琅川、吴国群、邹志方等,学术生命依旧旺盛。栏目还吸引了海外越文化研究者的目光,如日本作者高桥静豪、藤井省三、坂井健雄等;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该领域的新人如青年学者钱汝平、卓光平、陈民镇,他们是栏目的后起之秀。
《学报》的读者已跨出国界。据中国知网2017年9月发布的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的全球机构用户已达3818个,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3484个学术期刊总库收录;个人读者分布于19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海内外。
栏目文章四大聚焦点:
一是名人研究,远至大禹、勾践,陆游、王阳明,近至蔡元培、鲁迅,栏目从编发越中名人研究论文到主办和协办越地名人主题学术研讨会、越文化研讨会,厚植了栏目的学术根基。
二是越地历史文化系列研究,包括越族、越国、越地文化个案研究如越文化与水环境、绍兴师爷研究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是关于越地经济文化的研究,从越国经济史到今天活跃的浙商、越商,尤其是对“敢为天下先”的越商研究,更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经费资助。
四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已经成为当下越文化研究新的增长点。
“越文化研究”栏目力求选题前沿化、论文精品化、作者队伍国际化、问题意识当代化,把越文化研究和传播当作生生不息、不断出新的学术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理论支点和实践经验。
“土木与建筑”专栏
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开始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工程造价、地质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
到2017年10月,学院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001名,硕士研究生168名(含留学研究生10名),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正高12人,副高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8人。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青年千人1人,浙江省千人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4人、第三层次2人,绍兴市高级专家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另有双聘院士5人。
学院以“做真做实”为院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项、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42项,发表SCI、EI论文110多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17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9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学院聘请在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专家近40名,联合指导与培养学生。
“土木与建筑”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研究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促进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本专栏主要围绕城市和交通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工程等问题,刊发上述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该专栏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又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的结合。
专栏特色鲜明,立足于浙江省土木建筑、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行业,以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为特色,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市政工程等领域刊发了较多成果。本专栏积极协同和整合校内相关学科的资源,注重工程应用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致力于刊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科研创新等前沿成果,或具有解决工程设计、施工、研发、维护和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高水平实践成果。
该专栏由名家主持、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约稿,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已经为专栏献言立意。 “土木与建筑”专题栏作为反映绍兴和绍兴文理学院科研、教学成果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社会影响力和传播面必将日渐扩大,声誉日隆!
教师教育前沿论域专栏
18世纪以来,人们有关社会和自然的理性观念在教育领域尤其教师教育上的反映,是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教师教育中的精致翻板。正是这种认识论上的假设支配着教师教育的体制、目标、方式、任务、要求和过程等。在一个相对静止的、封闭的、变化缓慢的社会里,此种模式可以适应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而在一个开放、动态、变化迅速的社会里,在一个以信息的流通和储备为其基本活动方式的知识经济社会里,由于教育活动本身的日渐复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角色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教育迈入了多元主义时代。
教师教育一直是绍兴文理学院传统优势学科——教育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学校百年师范的优良传统,也是浙江省一流学科“教育学”建设的主要领域。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推出了“教师教育前沿”栏目,立足越地教师教育发展,放眼国际教师教育新趋势,倡导多学科聚焦与问题导向意识,助力教师教育的转型升级。
本专栏主要刊登四个方向的高水平研究文章:
方向一:认知科学与师生主体性发展;栏目结构:具身认知与教育变革、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基于脑的教师教育
方向二:幼儿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栏目结构:学前教育与幼儿教师发展、中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模式反思
方向三:大学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栏目结构:大学教师管理与评价体制;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大学教师转型与发展机制
方向四:越地教师教育与教育思想;栏目结构:越地名师、越派语文教学、越地教育思想
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踊跃投稿!